在我們的印象里,似乎澳大利亞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牛氣沖天,仗著自己國家的鐵礦石比較豐富,只要和其他國家的關系出現(xiàn)不愉快,就會拿鐵礦石做文章。比如,惡意漲價、限制出口等行為。還別說,這一招還真的是屢試不爽,最起碼對我國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。因為當前我國的鐵礦石進口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澳大利亞,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鐵礦石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,不僅儲量大,而且鐵礦石的品位非常高,大部分在開采的礦床基本都屬于富鐵礦。所以,鐵礦石堪稱是澳大利亞最強的殺手锏。
反觀我國,雖然鐵礦石的儲量也不算低,總儲量基本排在世界的前5位。但我國的鐵礦品位普遍不算高,而且我國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,自身基建對鋼鐵的需求量也很高。所以,我們不得不一直從澳大利亞、巴西等國家高價進口鐵礦石。看到這里,很多人難免會發(fā)出疑問,同樣是世界大陸,憑什么富鐵礦大部分分布在澳大利亞、巴西,而我們大部分都是貧鐵礦呢?這其中的原因還要從鐵礦的形成過程,以及陸地板塊運動講起。地球上的鐵礦形成主要有兩種方式,一種是內生鐵礦,另一種是沉積鐵礦。
內生鐵礦,顧名思義就是在地球內生作用下形成的鐵礦。這種內生作用既可以是巖漿運動,也可以是各種來源的氣水溶液混合物。一般的內生鐵礦都是埋于地下,不容易開采,除非是火山運動、地熱運動、地質構造運動等地殼板塊活躍的地區(qū),鐵礦礦床才有可能運動至淺層地表。但這類淺層鐵礦品位普遍不算高,比如像我國的攀枝花鐵礦、馬鞍山鐵礦、白云鄂博鐵礦基本都屬于內生型鐵礦。而沉積形的鐵礦則是地表的成礦物質,在風力、冰川和河流等作用下被搬運到湖泊、海洋等低洼區(qū)域,長時間沉淀聚集而形成的。
礦石品位受成礦物質、氣候、地質構造等條件綜合影響。因此,不同地區(qū)的沉積鐵礦的貧富程度差距也很大。不過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,當前全世界已探明的富鐵礦大部分都屬于沉積型鐵礦,內生型富鐵礦少之又少。比如我國的海南石碌鐵礦就屬于沉積型富鐵礦,基本占我國富鐵礦總儲量的70%,但我國的沉積型富鐵礦并不算多。典型的像遼寧鞍山、河北唐山等眾多鐵礦床,雖然也屬于沉積型鐵礦,但卻也屬于貧鐵礦。這么看來,沉積鐵礦出現(xiàn)大型富鐵礦的概率也不算高。不過澳大利亞絕對算是個例外,其領土內的所有鐵礦基本都屬于沉積型富鐵礦,不僅規(guī)模宏大,而且普遍易于開采。那這又是為什么呢?
澳大利亞所處的澳洲大陸雖然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陸,但澳洲大陸的年齡卻并不算小。根據科學家推測,澳洲大陸與其他大陸分離的時間大概是在1.7億年前,而與其他大陸組合在一起的時間卻超過了20億年。未飄移之前的澳洲大陸,位于大陸的邊緣屬于淺海環(huán)境,這也就是說澳洲接受來自大陸沉積的時間超過了20億年。因此,積累了豐富的海相鐵礦物質沉積,從而形成了大型的鐵礦帶,并且在后期頻繁的地質運動過程中,完成了提純、富集等一系列操作。再后來,澳洲大陸逐漸與母大陸相互分離,帶著豐富的鐵礦漂移到了當前的位置,又經過了長時間的干燥氣候風化,鐵礦帶逐漸露出地表。
因此,歐洲大陸的鐵礦不但純度高,而且易于開采。另外,全世界的沉積型鐵礦海相儲蓄基本占了總儲量的87%。而陸相出現(xiàn)只占了總儲量的13%。從澳洲大陸以及我國所處的歐亞大陸地質情況上來看,可以大膽地推測出,在大陸未漂移之前,我國基本就位于大陸的中心,沒有大規(guī)模的成礦物質沉積,因此鐵礦形成多來自于陸相。這也就最終呈現(xiàn)出當前不管是儲量還是品位,都不算最優(yōu)的局面。當然了,地球在造物過程中呢永遠都是公平的。世界上,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所有礦種品類都是齊全的。我國雖然鐵礦石的儲量不算多,但像鎢礦稀土礦的含量卻位居世界前列,因此也不必過分地厚此薄彼。
最后,我國的鋼鐵需求量之所以比較高,除了大量鋼鐵成品出口以外,也與我們自身強大的基建能力有關。當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既擁有我們這么大的國土面積,又擁有我們這么多的人口總量,更不像我國這般工業(yè)門類齊全。因此我們也可以理解為,我國的鋼鐵基本分散于國內各個機械領域,即便未來真的發(fā)生鐵礦進口受阻的情況,我們也完全可以用現(xiàn)有的鋼鐵進行二次加工演練。因此,一些所謂的鋼鐵進口威脅論根本不存在。那么關于我國的鐵礦情況,各位看官,你們又有什么看法呢?
網上經營許可證號:京ICP備18006193號-1
copyright?2005-2022 www.ukhi.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:杭州高達軟件系統(tǒng)股份有限公司
服務熱線:010-59231580